主演《蝶恋花》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
孙力力与中国杂技团所获奖杯合影
孙力力,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市杂技学校艺术教学总监、国家一级演员。从1995年至今的18年间,孙力力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超群的艺术才华为中国杂技团培养出大批优秀杂技人才,有140余名演员在国内外杂技赛场获得金奖,共夺得金牌50枚。她先后被评为中国杂技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首都“巾帼十杰”。2004年荣获中国杂技界最高荣誉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2005年8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1950年,孙力力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杂技世家,八岁开始登上杂技艺术舞台。她以顶功见长,主演过《叠椅倒立》、《花盘》等诸多节目。1985年,孙力力由黑龙江省杂技团调入中国杂技团,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1995年,时年45岁的孙力力仍然活跃在杂技舞台,她主演的《蝶恋花——花盘》凭借出色的平衡和控制力,在转碟同时连同搭档完成上下双人单手顶的高难技巧表演,一举获得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狮奖”,其超长的艺术生命一时在杂技界传为佳话。
刚从赛场载誉回京的孙力力突然接到一个让她颇感意外的任务:到中国杂技团新创办的北京市杂技学校抓教学、带学员。团长的理由简单而沉重:“中国杂技团自1950年成立以来,虽然拿过不少奖牌,但是没有获过‘金小丑’奖,作为国字号的中国杂技团,又怎能服众?你的任务就是为团里培养后备力量,抓几个金牌节目。”
新建的北京杂技学校设在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的亦庄,到处是农田,学校周围的野草有一人多高,生活训练设施简陋。新招来的60多个小学员,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8岁。带着中杂几代人的殷殷期望,孙力力走马上任了,正规、严格的基础训练就这样开始了。可是,由于训练艰苦以及对新生活的不适应,仅仅几天,很多孩子就哭鼻子了,有的还哭闹着要回家。从小练杂技,孙力力有着和孩子们同样的经历,也更懂得他们的心思。她亲切地对孩子们说:“练杂技就是要练出超越常人的技艺,吃不得苦、经不得难,是搞不成艺术的。”渐渐地,孩子们的思想稳定了下来。
训练之余,孙力力带领孩子们走进剧场,观看杂技演出。看着精彩的表演,孩子们惊呆了,也羡慕极了。她借机极富鼓动性地对孩子们高声问道:“你们想上舞台给观众表演么?”“想!”孩子们齐声答道。“那你们就要艰苦训练。吃了苦中苦,才会尝到甜上甜。你们能坚持么?”“能!我们一定能挺住!”听到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回答,孙力力禁不住抹起了眼泪。是啊,在她心中,他们早就是她形同己出的孩子了!
孙力力十分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她根据孩子们的特长和兴趣,因人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一个演员练一个节目要三四年,现在两年就可以练好,而且一个人还可以练多节目。此外,她还把舞蹈、音乐、武术、戏剧等艺术教育融会到杂技教学过程中,还给孩子们开了化妆课。几年下来,学员们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艺术表现力、鉴赏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专业训练时,演员们都怕看见孙力力,她一走进练功厅,那里的空气似乎都要凝固了,因为她对每一个动作技巧的完成都有近乎严苛的要求。可是,走出练功厅,她体贴入微、如同慈母。孩子们也已把她当成了母亲,亲切地叫她“孙妈妈”!这些从小就离开父母在杂技团训练的孩子一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听到演员们这样称呼,孙力力笑着说:“我是看着他们从七八岁长到二三十岁,知道他们练杂技有多么辛苦,训练上不能放松,生活上能帮他们就尽量多帮一些。孩子们的妈妈不在身边,我不疼他们,谁疼他们?”
随着学员们动作技巧的不断成熟,抓金牌节目就成了孙力力的当务之急。凭着勇于吃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孙力力硬是为中国杂技团“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颖别致、颇有影响的节目。2003年初,中国杂技团的杂技《转架软钢丝》一举夺得第24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少儿组第一名,并获得杂技节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这时候,在孙力力心底蕴藏已久的那把火也猛然燃烧起来了:向“金小丑”冲击的时候到了!
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由摩纳哥大公雷尼埃三世于1974年创办,是当今世界权威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顶级杂技赛场。马戏节的最高奖——“金小丑”奖是全世界杂技艺术家的终极梦想和追求,被誉为世界杂技的“奥斯卡”。2003年2月,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向中国杂技团发出了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于次年1月举办的第2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
中国杂技团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孙力力主抓参赛节目,这个节目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顶碗》。而此次的“顶碗”也是没有先例的,它就是《十三人顶碗》!此时距离比赛只有10个月!练了两个多月之后,孙力力和团里的李根喜老师又设计了“偷梁换柱”这组动作。出生于杂技世家的李根喜退出舞台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杂技动作的设计,是团里的一把好手。“偷梁换柱”这组动作由抛接、交换、再抛接组成,集中了力量、时间差和远距离等元素,达到了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的效果。但其难度比“轿子抛接四节”还要大。时间又过去了三个月,这组动作也完成了。然而,此时的孙力力心情反而更为沉重了。她认为即便这样,这个节目也没有获取“金小丑”奖的绝对把握,这个节目当前最大的缺陷是没有高水准的艺术包装和艺术处理。
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的评分中,技术分、艺术分各占10分。要想夺冠,就必须将杂技的动作技巧与艺术美感完美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对杂技的导演、编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个人必须懂得杂技,同时又精通舞蹈的编排。为此孙力力特地请来了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团长,“金牌”编导张继钢,他所创作的一系列舞蹈作品在国内、国外多次获过大奖。经过张继钢的精心编排,《十三人顶碗》的七组动作被融入到了时长8分钟的舞蹈中。一个具有东方神秘色彩而又与世界审美价值相符合的杂技艺术作品就这样被定格下来。
2003年12月底,信心满怀的孙力力带着《十三人顶碗》节目组来到第2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的赛场上。比赛中,演员们将一个个抛接、翻越、升腾、托举和柔术等高难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很多动作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惊险得令人忘记了惊叫,变幻得令人目不暇接,新奇得令人瞠目结舌。观众在赞叹惊险高难的杂技技巧的同时,又充分欣赏到了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美感!最终,《十三人顶碗》如愿捧得“金小丑”,中国杂技团50多年的“金小丑”梦终于梦圆蒙特卡洛!在高擎奖杯的那一刻,孙力力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这座金灿灿、沉甸甸的奖杯,是演员们多少智慧、心血和汗水铸就而成的啊,这些曾经的懵懂少年,一步步地攀登上杂技艺术的巅峰,摘取了这顶皇冠上的钻石是何等的不易啊,怎能不叫她动容?
载誉归来,孙力力没有太久地沉醉,而是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杂技艺术新的探索之中。时隔一年,孙力力带领创排的杂技《俏花旦--集体空竹》,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艺,在第6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获得“黄鹤金奖”,随后又在第26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中再次荣获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俏花旦--集体空竹》在亿万观众中引起巨大轰动,并一举荣获戏曲、曲艺及其他类节目一等奖。2007年9月,由孙力力创意、著名道具设计专家王建民设计、优秀青年导演何晓彬编导、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3名小学员表演的杂技节目《探梦——蹦拐顶技》,又在第六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马戏比赛中荣获金奖……
杂技主题晚会是杂技艺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从2005年开始,中国杂技团全力打造杂技主题晚会《一品一三绝》。晚会中的13个节目均在国际国内获过大奖,90名演员中挑大梁的全是孙力力的学员。这台晚会在秉承杂技“高难险”本体之上融入情景元素,使之如诗如画、炫美绝伦,在国内外演出时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杂技主题晚会的经典之作。
2013年1月21日,激动人心的消息再次从蒙特卡洛传来,中国杂技团的《俏花旦——集体空竹》和《圣斗——地圈》两个节目双双荣获第3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手捧奖杯,孙力力此时不仅是激动,更多的是几分从容和淡定,在她的心中,又已升起崭新的愿望:希冀手下150多名学员尽快成长起来,让他们在杂技百花园中争奇斗艳,在国际赛场尽展英姿,为中国杂技团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
(严集于2013年)